6月6日上午,球友会 "数绘赋能・AI 助力传承中华传统非遗文化" 创新实践团队,在综 1-312 会议室召开首次工作部署会议。球友会专业教师与员工骨干齐聚一堂,围绕恩施非遗传承实践项目的核心架构、实施路径与创新模式展开深度研讨,为即将启动的鄂西非遗调研实践筑牢工作基石。

图一:会议进行中
会议聚焦 "AI 技术赋能非遗活态传承" 核心命题,确立以解决恩施地区传统手工艺人面临的文化传承断层、宣传渠道单一等现实困境为目标。团队规划通过三维扫描建模、智能交互设计、数字孪生展示等技术手段,构建 "传统技艺 + 现代科技" 的融合创新体系,推动土家族织锦、苗族银饰锻造等非遗项目的数字化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会议中,团队明确以 AI 赋能非遗传承为核心,致力于帮助恩施当地手工艺人解决非遗文化传承与宣传难题,计划通过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实现非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推广。在行程规划与分工安排上,成员们依据时间节点与个人特长,初步确定实践行程安排,并细化了摄影、剪辑、文案撰写等具体工作任务,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与定期汇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会议部署了团队物料设计、非遗项目点位筛选等前期准备工作,要求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挖掘特色非遗项目,设计具有辨识度的团队标识,提升项目影响力。
与会成员就数字化技术应用可行性、非遗项目筛选标准、成果转化路径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最终形成 "技术赋能 + 文化叙事 + 市场对接" 的三位一体实施方案。会议强调,要在保持非遗本真性的基础上,通过沉浸式体验设计、元宇宙展陈等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以年轻化、科技化的面貌展现于社会之中。
此次会议不仅完成了从理念构想到实践落地的关键跨越,更标志着高校智慧与非遗传承的深度耦合。随着恩施实践之旅的临近,这支由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工智能等专业师生组成的创新团队,正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在非遗传承的时代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