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球友会“寻梦恩施,探访非遗”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恩施开展非遗实践活动,本项目重点聚焦西兰卡普、傩戏等非遗项目,通过实地探访、着手体验及采访传承人,系统调研非遗传承现状与创新困境,构建对恩施非遗生态的认知框架。团队同步推进实践素材采集与成果传播体系建设,为非遗长效保护与创新发展积累实证资料。
项目实践第一站:恩施州西兰卡普传承人“裁女周”专项采访。采访组成员协同传承人周老师,围绕传承谱系、技艺特征、现代转型等核心维度构建问题体系,展开深度访谈。

图一:志愿者对“裁女周”专项采访
一、对话非遗 探微寻真
在采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围绕非遗传承核心,与周老师进行沟通:“为何坚守非遗传承之路?”“在推进过程中遇过哪些困境?”“西兰卡普绚丽图案与色彩背后,蕴含着怎样独特的象征意义?”面对这些疑问,周老师知无不言寻真、言无不尽,以丰富经验与专业见解逐一解答。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不仅深入了解西兰卡普文化精髓,更收获诸多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宝贵知识。


图二、三:团队成员与周老师进行沟通
二、匠心织锦 传艺授道
周老师结合自研设计的西兰卡普主题围巾,深入阐释创作过程中融入的历史文化故事,系统讲解设计中需考量的文化元素提炼、色彩搭配原则及工艺实现路径等关键要点,为团队在民族传统服饰设计领域提供了专业指导与实践思路。






图四、五、六、七、八、九:周老师系统讲解设计
三、定格匠心 记录美好
采访期间,摄影团队对周老师工作室的文创产品进行拍摄记录,涵盖箱包、挂饰、服饰等多元品类。琳琅满目的文创作品以精湛工艺与创新设计,生动诠释非遗文化魅力,其精美绝伦的呈现效果,令在场成员无不赞叹,深切感受到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震撼力量。



图十、十一、十二:志愿者们记录美好
首日实践从行程启动到深度访谈,深切体会到非遗传承的文化温度。西兰卡普作为民族记忆的载体,其背后传承人的坚守故事与创新探索,凸显非遗保护工作的时代紧迫性。后续将以更系统的调研与传播行动,助力恩施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让更多公众感知这份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


图十三、十四: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