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球友会“寻梦恩施,探访非遗”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恩施州博物馆,以馆内藏有的恩施历史文化遗存为核心展开深度调研。本项目重点聚焦恩施古代文明、土司制度、近代历史变迁等主题,通过参观历史展厅、研读文献史料及专访博物馆孙喜馆长,系统探究恩施从先秦到近代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特质。

图一:博物馆门口
走进恩施州博物馆,探寻其深厚历史底蕴。特别开设孙喜馆长访谈专栏,围绕非遗文化与AI融合展开深度对话,聆听孙馆长对传统文化在智能时代创新传承的独到见解,记录文化与科技碰撞的精彩火花。
(一)邂逅历史,聆听“武陵足音”
踏入“武陵足音”展厅,仿佛穿越回远古时代,触摸到恩施历史发展的脉络。这里展示了从人类起源到巴人西迁,从唐宋遗风到楚蜀屏翰,再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伫立在展柜中,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图二、三、四、五、六:文物实物图
同时古老的石器工具,展现了远古人类的智慧与生存之道;精美的青铜器具,蕴藏了巴文化的独特魅力;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精巧的手工艺品,使观众深入了解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
(二)铭记历史,重温“恩施记忆”
“恩施记忆”展厅则是一部生动的革命史诗,它记录了恩施在近代历史中的风雨变迁。从山雨欲来的动荡岁月,到辛亥惊雷的觉醒;从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种,到抗战烽火的英勇抗争,再到解放之路的艰辛历程,每一段历史都让人感慨万千。



图七、八、九:深刻感受历史
展厅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场景复原等形式,真实地再现了恩施人民在革命时期的英勇事迹。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文物,仿佛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为了国家命运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三)拥抱自然,感悟“生态恩施”
在“生态恩施”展厅,恩施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映入眼帘。恩施被誉为“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图十、十一、十二、十三:感悟生态恩施
这里展示了恩施的地质地貌、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等内容,使人对恩施的自然生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漫步在展厅中,仿佛置身于恩施的山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通过这个展厅,我们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保护之情。
(四)文化交流,让文物“活”起来
恩施州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收藏地,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博物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来、走出去,让文物“活”起来。




图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文化交流
通过举办各类主题展览、社教活动、文创产品开发等,博物馆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恩施的历史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例如,与其他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衣被天下——西兰卡普蓝印花布联展”、“花铺盖——中国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展”等,将恩施的民族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对话馆长、探源文化
在采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以孙馆长的从业经历与博物馆发展为切入点展开交流:
采访纪实
采访组:请问您在博物馆工作多久了,能分享您与博物馆共同成长的经历吗?
孙喜馆长:我2008年进入博物馆,从文物保管员做起,至今已17年。最难忘的是2013年新馆搬迁,当时我负责青铜器分类,战国虎钮錞于的锈层剥离实验做了27次,最后用激光清洗技术才成功。2019年参与《武陵足音》改陈时,与团队在巴人墓葬复原现场蹲了40天,就为还原出土时的泥土质感。现在看着观众在展柜前驻足,觉得那些汗水和争议都值了。
采访组:在收藏保管和修复文物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让你印象深刻?
孙喜馆长:挑战是常伴左右的。比如2016年征集的一批明代土司铠甲,锈蚀严重且结构脆弱。我们联合湖北省博物馆专家,采用微环境控制技术,历时8个月完成修复。更棘手的是民俗文物的保护——西兰卡普织锦对温湿度极敏感,我们与恩施职业技术公司合作,研发出土家传统染料配方与现代纳米涂层结合的工艺,成功延长了织锦寿命。这些经历让我坚信文物保护是科技与匠心的融合。
采访组:在策划展览的时候是如何通过展品布局,互动设计等方式,让观众感受到恩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孙喜馆长:2023年我们加入腾讯“繁星计划”,开发《武陵足音》VR展厅,创新AI导览系统,下一步将打造“数字孪生博物馆”,实现元宇宙观展,利用此类方式让观众进一步了解恩施文化,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恩施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
采访组: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恩施非遗的员工,除了参观博物馆,您还建议通过哪些方式感受和学习这些传统文化?
孙喜馆长:恩施非遗是“活”的,不在展柜而在生活。推荐三条路径:拜师传承人研习技法,追踪传承现场体验民俗,加入数字计划实现创新传承。
面对这些问题,孙馆长结合实践经验逐一深入解答,传递了专业知识与实操建议,让团队在恩施文化的挖掘与传播上收获颇丰。


图十八、十九:访谈
本次“寻梦恩施,探访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恩施州博物馆的深度调研暂时告一段落。团队在文物中触摸土苗文明脉搏,从与孙喜馆长的对话里明晰非遗创新路径。后续我们将带着收获继续深耕,让恩施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彩。

图二十: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