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司首页 > 党团建设 > 团学活动 > 正文

寻梦恩施,探访非遗|球友会暑期社会实践纪实(五)

【来源:球友会 | 发布日期:2025-06-28 】

6月28日,球友会“寻梦恩施,探访非遗”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西兰卡普布衣织绣生产基地,本项目重点参观基地、采访讲解员与体验西兰卡普制作,参观其制作工坊与成品展厅,聆听讲解员讲述西兰卡普从传统纹样设计到现代创新应用的发展脉络,探寻其坚守与创新的故事。

e1d37d6ebb04f35545a75a3f5e36f9b

8a1ceca508f9306f84c80c1a1e4b252

图一、二:抵达西兰卡普布衣织绣生产基地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传统织锦,被誉为“土家之花”。它以“通经断纬”技法织就,色彩明艳、纹样丰富,承载着土家文化记忆,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c05b0b2f92245ca34848b556501ecef

图三:西兰卡普海报

西兰卡普元素可视化海报:(易晗设计)

一、织机演进,匠艺弥新

恩施西兰卡普布衣织绣基地的织锦机,见证了土家织锦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第一代传统腰机,以木为架、腰背为力,织女席地而坐,脚踏手梭,虽耗时费力,却织就了西兰卡普的原始纹样,承载着先民智慧。

第二代立式织机改良机身,增设踏板与卷布轴,织造效率倍增,纹样渐趋繁复,成为土家村落的“织锦主力”。

第三代轻便提花机,创新引入可拆卸综片与便携支架,便于技艺教学与文化传播,让西兰卡普走出深山,走进校园与展馆。

新一代数字化智能织锦机,融合了数控技术与土家纹样数据库,实现自动化织造与个性化定制,在保留“通经断纬”古法精髓的同时,以科技赋能传统,让千年织锦焕发时代光彩。数代织锦机,从手工到智能,织就了土家文化的绵延与新生。

3d15cd980c068612923a186e883027a

d93442bce508297c4288d8665cb128c

746d65cca22be301d841541c8edf6b6

e780f3e004ff6f773b33e86841805a2

图四、五、六、七:西兰卡普布衣织绣生产基地内部

二、织锦焕新,文创传欢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领略了西兰卡普传统织锦的精湛技艺,介绍了古老智慧与现代创意巧妙融合的文创产品。从色彩斑斓的丝巾到精致小巧的挂饰,从融入土家纹样的茶具到充满故事感的笔记本,每一件文创都承载着西兰卡普“通经断纬”的匠心精髓,又以时尚新颖的姿态走进现代生活,完成了古与今的交融与碰撞,迸发了新的文化内涵与文化魅力。

cfd132011735b28613f584eb8fdeed8

249570ebd8881c6886f6a1dfac52a98

1ebbe771eab4f7c936ab618872a4932

0389160bdd22b69f7e3df02b8cc1e2a

ec2d4c518988f9724d14c80c4d276cd

da618b28ce4b0160522e6e16371c5b3

图八、九、十、十、十一、十二、十三:物品展示

三、织锦体验,妙悟匠情

在西兰卡普布衣织绣基地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传统工艺流程:首先,根据设计需求挑选合适的经纬线,确定织锦的色彩与材质基础;其次,端坐于织机前,通过脚踏踏板精准控制经线的开合与升降;随后,运用梭子将纬线按照特定规律在经线间穿梭,并适时进行断纬挖花操作,以形成西兰卡普独特的纹样结构,最终完成织锦作品,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的精妙与魅力。

cb0c05c137edda8948db6a3ac1822ef

7727650b845f8626c8766757cc73264

e5bd301d7f54332d02389c0f43381808_

56a1b036a8c9ee4ec7bbc06394eed2eb_

图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志愿者们尝试

四、采访织锦,学悟新知

在采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从西兰卡普历史、工艺、传承及学习渠道向讲解员展开交流:

采访纪实

采访组:西兰卡普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当时主要用于什么场景?

讲解员:西兰卡普是土家族老手艺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最少两千年历史了。最早就是老百姓过日子用的花被面、衣服料子,姑娘出嫁必备的体面嫁妆。那些花纹不光好看,还藏着老祖宗的讲究,现在都成宝贝了。

采访组:基地布衣织绣的传统制作工艺和现代工艺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讲解员:西兰卡普传统工艺全靠手工,以“通经断纬”技法织造,耗时久,纹样色彩遵循传统。现代工艺引入机械生产与数码技术,不仅缩短了周期,还融入现代审美,拓宽应用场景,但仍保留核心手工技艺。

采访组:西兰卡普布衣织绣生产基地有没有计划与数字技术结合,比如计划与数字技术结合,比如开发虚拟展示线上制作体验体验?

讲解员:接下来,我们生产基地计划开发虚拟展示平台,让游客通过手机、电脑就能360度全方位欣赏西兰卡普的精美细节、复杂工艺,打破时空限制。线上制作体验也在筹备中,借助AR、VR技术,大家在家就能模拟操作织机,感受踩踏板、投梭、引纬线的织布乐趣参与到西兰卡普的创作过程里,拉近大众与这项非遗的距离,让西兰卡普的文化传播得更远。

采访组: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西兰卡普的员工,您推荐哪些学习渠道?

讲解员:我认为最直接的就是找机会去西兰卡普的生产基地、民俗博物馆逛逛,不仅能看到超精美的实物,运气好还能围观织娘现场织布!平时刷短视频的时候,搜搜“西兰卡普”,不少非遗传承人会分享制作过程和背后故事,生动又好懂。其次还可以可以图书馆借几本土家族文化、传统手工艺的书,或者在网上找纪录片看看。

53caef2da1acc1664117ba3489e68ac

8096677220709cfe9908322406dc081

图十八、十九:访谈

本次“寻梦恩施,探访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恩施西兰卡普布衣织绣基地暂时告一段落,我们探寻其历史脉络,感受传统与现代工艺的碰撞,了解到基地数字技术融合计划,还收获了学习渠道。愿这朵“土家之花”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得更绚烂。

64ccca7bacc4bca130ad989b2d2a259

图二十: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