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每一堂优质课程的背后,都凝聚着教师们反复打磨的智慧与匠心。为深入贯彻公司关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跃升,2025年4月23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教四202教室组织开展了主题为“数字匠心·研教共进”的教学能力提升专题活动。
本次活动以“说课+讲授”为核心形式,围绕课程定位、教学目标、资源整合、实践创新及评价体系等维度展开深度研讨。活动中,教师们依次登台展示教学设计与课堂片段,通过沉浸式模拟授课,生动呈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艺术+科技”交叉领域的教学探索。每一位教师都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前沿的教育理念,展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多元活力与专业深度。
01整合创作2*(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让数字技术“复活”千年文脉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磨课活动中,《整合创作2*(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课程团队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为核心,展示了如何将数字化建模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建筑等传统文化元素深度融合。通过高精度建模与动态渲染,员工不仅复刻了传统器物的纹理细节,更以三维技术重现了古文物的空间叙事。课程中,教师以多个项目为案例,引导员工探索建模技术在文化保护中的创新路径。点评环节,专家高度评价该课程“将技术深度与人文温度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数字生命力”,并建议进一步拓展跨学科合作,推动“数字+文化”成果落地应用。

02影视/交互/游戏设计项目制作流程实践(含创新设计)——构建虚幻引擎下的未来游戏世界
《影视/交互/游戏设计项目制作流程实践(含创新设计)》课程团队在磨课中聚焦虚幻引擎5(UE5)的前沿技术,展示了从场景搭建到交互逻辑的全流程开发实践。教师以标杆案例为切入点,解析如何通过UE5实现影视级画面与高效性能的平衡。磨课现场,教师演示了动态光照系统的实时调试,引发同行对“游戏即艺术”教学理念的热议。点评专家指出,该课程“紧扣行业需求,既夯实技术基础,又激发创意表达”,是“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典范。

03交互设计原理——从用户需求出发,打造极致交互体验
《交互设计原理》课程团队以“用户中心设计思维”为主线,通过真实商业项目驱动教学,展现了从线框图到高保真原型的完整设计流程。磨课中,教师以“某电商平台首页重构”为例,拆解了如何通过用户画像、竞品分析与A/B测试优化界面布局与动效反馈。课程强调响应式设计原则,结合Material Design指南,引导员工设计适配多端设备的视觉语言。现场模拟的“无障碍设计评审”环节,员工团队针对色弱用户的色彩对比方案引发热烈讨论,体现了课程对“人性化设计”的深度思考。点评专家认为,该课程“以项目为锚点,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提升了员工的实战能力与行业洞察力”。

04影视分镜——用镜头语言讲述数字时代的视觉叙事
《影视分镜设计》课程团队以“从静态到动态的视觉转化”为突破口,通过动画分镜与电影分镜的对比教学,培养员工对镜头语言与叙事节奏的掌控力。磨课中,教师演示了如何将绘本文字转化为动态分镜脚本,从镜头运动、构图调度到音画配合层层拆解。点评环节,专家肯定该课程“既传承经典分镜技法,又拥抱技术革新”,并建议加强与影视行业资源的对接,为员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05UI设计——从用户需求出发,打造极致交互体验
《UI设计》课程团队以“用户中心设计思维”为主线,通过真实商业项目驱动教学,展现了从线框图到高保真原型的完整设计流程。磨课中,教师以“某电商平台首页重构”为例,拆解了如何通过用户画像等优化界面布局与动效反馈。课程强调响应式设计原则,引导员工设计适配多端设备的视觉语言。陈菁老师认为,该课程“以项目为锚点,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提升了员工的实战能力与行业洞察力”。

点评环节更是干货频出、思维碰撞激烈。骨干教师结合行业趋势与教学实际,针对课程思政融入、AI技术赋能的边界与价值、项目化教学的落地策略等议题展开深度剖析,既有对教学设计的精准把脉,也有对创新实践的前瞻性建议,真正实现了“以研促教,以教提质,研教共进”的活动目标。
数字媒体艺术全体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磨课中的收获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持续深耕课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产品设计人才而努力奋斗。四门课程的磨课展示,既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文化”的多维融合特色,也彰显了教师团队对教学创新与行业前沿的敏锐洞察。未来,教研室将继续以“研教共进”为理念,深化课程改革,为培养具有数字创造力与文化使命感的新一代设计人才蓄力赋能。